浏览数量:84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1-01-18 来源:本站
这个月我继续读了《读懂课堂》这本书的最后一辑——课堂研究的理论视野:从“现代教育学”走向“后现代教育学”。书中提到:“学校教育是未来取向的学习,国民‘核心素养’的培育是至高无上的课题。决定这种‘核心素养’形成的根本要素,在于教育思想的进步与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强调‘国民核心素养’的课程发展乃是国民教育基因改造的关键DNA。”
其中有一章节——高中教育何去何从,引起了我的读书兴趣。高中教育不是精英教育,而是基础教育,是培育合格教育公民的基础教育完成阶段。基础教育的基本属性包括:公共性和基础性。就目前教育形式来看,高中生的压力是最大的,他们要面临最严峻的考验——高考。本书中提到:“作为基础教育范畴的高中教育的使命在于奠定每一个学生人格发展与学力发展的基础,‘学会做人’。”但现实往往是相反的,现在对于大部分的家长和学生来说,上好高中,考上一个好大学,就已经成为学习的终点。而上了大学后,学生们由原本的紧张忙碌突然变得松弛下来,有时甚至出现“挂科”现象,这都是由于高中和大学不同学习状态的巨大落差所导致的。“应试教育”这一词语,是在中国教育中最常听到的一个词。虽说都在反对应试教育,但是就现在的形式来说,应试教育依旧是个大趋势。
高中教育更要着力于为这些青春期的学生提供确立自我,确立世界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