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82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0-10-30 来源:本站
倾听儿童的声音
美国教育家、临床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所谓“倾听” 儿童的声音,意味着“不仅听取儿童的言说,而且听取儿童的内心世界”。他进一步指教师应当秉持怎样一种倾听的心态呢?
1. 承认每一个儿童都是拥有内在独特性的存在。每一个儿童都有差异,思考方式、感知方式都是不同的。他们各自拥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承认儿童内在的独特性,尊重每一个儿童,是合格教师的第一个条件。
2. 站在儿童的立场上去理解儿童的心情。这是达到“移情性理解”所必须的。听到儿童的言说时,不能马上从自己的认知框架和价值观的角度出发加以批判,而是设身处地地去接纳对方。
3. 相信儿童拥有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有人或许会以为,我们面对时儿童倘若不跟他们讲述,他们就不会明白。其实不然。根据临床心理学的研究发即便不给儿童说什么,他们也能自己思考、自己解决问题。我们不宜过低地评价儿童。具诚地接纳儿童的种种情绪表达。儿童往往会恶作剧,做出噘嘴、敲打、咆哮、愤怒、反抗、消沉、发呆等等行为举止,教师大都难以接受。但是,问题的关键在于,在儿童的这些行为的背后究竟抱有怎样一种心情,这是需要教师去寻根究底的。
5. 保守儿童的个人隐私。教师切忌说长道短,搬弄是非,流言蜚语。严格保守儿童的个人隐私,以免伤害儿童的自尊心。
6. 儿童的问题需要教师做出仔细的分析。儿童或许对教师的教学会提出这样那样的批评,诸如“不感兴趣”、“没有劲”、“教师教学不得法”等。这是由于教师没有倾听儿童的心声造成的:不了解儿童的感受,不知道问题的症结、不清楚他们期待什么。教师倘若能够倾听哪怕是来自儿童对教师的批评的声音,儿童就一定能够实话实说,教师也就容易真正地获得来自儿童对教师自身的反馈信息。儿童的言说是一种表征。教师以儿童的言说为线索,倾听儿童言说之中流露出来的心声,是尤为重要的。在这里,准确地听取儿童的言说是必要的,感受儿童言说所表达的涵义是必要的,关注儿童言说之外的表情、态度、行为举止也是必要的。-一这就是“倾听儿童的声音”的意涵。
以上一段都来自《读懂课堂》第二辑的“倾听儿童的声音”,我觉得这几点很重要因此做了摘录,下面结合我自身教育教学谈谈收获。
不管是课堂还是课后,学生十分在乎老师的表扬,之前我们班里有一个男生用一大块进口巧克力和一个上课表现好获得小糖果女生互换。这个小糖果的价格可能是巧克力的几十分之一,但是孩子眼中却比巧克力贵重很多,可见孩子希望从中获得鼓励。在平时教学中也能发现只要我们评价学生的答问时使用一些亲切、简短的激励话语,这会使许多学生信心百倍,这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有助于学生树立自尊,恢复自信,不断进取。
刚开始教学时,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我直接让他坐下,让会做到学生回答,回答完问他会不会纠结束。直到一次观摩其他老师公开课上,一个男生怎么都想不出来答案,老师让他先听别人怎么说,再说一遍,说出来,老师表扬了他,后面这个男生上课一直非常积极。
这让我想起一段话“教育,不能埋头于书本的世界里,而应该触及儿童的精神世界,时刻关注孩子们的生活状态,读懂他们的喜怒哀乐,读懂他们的渴望。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切合孩子们的需要,激发孩子们内心的学习激情和潜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每位教师都要给孩子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让他们知道表达不同的意见是学习的自我权利,懂得在学习中,很多问题其实是没有一个标准答案的,只有合理的理解和诠释。我们要热情地鼓励每一个孩子,真正地赏识每一个孩子,听到孩子发自心灵深处的独有声音,做一个课堂忠实的倾听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