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教会提问,学会表达

浏览数量:5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0-12-30      来源:本站

教会提问,学会表达

炼油厂小学  王佳佳

学习是一种对话性实践,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并不是基于知识的传递与解释的理解与习得,而是学生借助知识的运用,展开思考与探究的活动,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借助知识的意义功能的运用,来建筑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这是第三辑的开篇语,“对话”一词让我印象深刻,要达到对话的要求,那不只是要求教师说,更要求的是学生说。学生要会提问、会表达。

所谓提问,就是旨在向儿童提出的要求儿童作出应答的问题,通过提问可以诱发每一个儿童的思考,诱发学习集体的思考,提升教学效果。教师的提问必须关注,儿童的回答将会是怎样的?提问在很大程度上左右着教学的失败。提问不只是教师的提问,还应该是学生主动的提问,我们班每一次讲解试卷我都是让学生问,你有什么不懂的地方?但是提问的学生非常少,他们都不敢问,或者不好意思问,感觉问问题是一种耻辱,所以我们需要在学校教学中极力培养积极提问的姿态,丢弃提问耻辱的观点,确立不提问可耻的风气,从根本上改变教育的导向,不是教会回答,而是教会提问。

除了教会提问以外,还要教会表达。我们班级的学生表达能力非常弱,不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书中提到:表达要求原原本本的展示自我,看起来极其自然,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并不是那么简单”我非常同意书中的观点,看起来把自己的想法说出来是一件很简单的事,实际上并不那么容易。所以一线教师需要立足于在儿童的内心世界,形成自我表达力的高度,守望儿童的内心活动,授予表现手法,引导儿童展开表达活动。在课堂教学中一旦引进了表达,儿童就会活跃起来,课堂会变得热气腾腾 。我认为要想让学生学会表达,教师首先要学会表达那么在课堂中除了语言的表达,也有非语言性的沟通,比如说教师的身体表达力。我们可以用身体表达来活跃课堂氛围。我们的身体语言要自然,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一旦过度的僵化身体,做出防卫的姿态,同儿童之间的关系也就僵化了,课堂的氛围也变得凝固起来僵硬的身体首先直接影响到声音,由于唯恐表露自己,结果教师同儿童之间筑起了墙壁,教师难以把自己的声音传递给儿童,这种声音本身由于传递了教师的自信缺乏,其说服力也非常薄弱,这样教师的话语由于难以打动人心,儿童难以聚焦课题或是难以持续, 所以我们教师要给学生做好示范,这样才能拉近和学生的距离,让学生在一种轻松的课堂环境下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教会学生学会提问,学会表达,才能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对话。


Copyright @ 2020 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