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11月反思2 陈红红

浏览数量:16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0-12-02      来源:本站

今天下午教研活动的主题是:基于标准的小学英语职初教师在场发展路径的实践研究。三位教师又是与我同一届的16年的小伙伴们。她们三人在不同年段所展现的第一课时Story time给我们带来了很多不同的感受。

一、层次分明,旧知复现率高

1. 三节课整体而言都是层次比较鲜明的,从导入引出与本课相关的话题,再到渗透Story time 中的部分生词和句型。课文的教授也是按部就班,通过不同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有条不紊的开展文本阅读。最后他们也都进行一定程度的拓展训练。

2. 我们知道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学习和不断遗忘的过程,尤其是在没有较好的语言环境的情况下。零散的知识点很容易就被学生遗忘,因而旧知的复现率就显得格外重要,尤其是对于低年段的学生。三位老师都采用了歌曲导入的方式,其中李越老师将三年级目前所学的所有的Song and Rhyme都串联起来,既达到了复习旧知的目的,也起到了课堂热身的效果。而第二节课老师复现的三年级所学的句型较多, Where's…?  It's under/ in/ on/ behind… .最后一节课,老师就思维导图的模式抛出一个话题,让学生尝试自己提问,后来给出一个jobs, 让学生头脑风暴出与之相关的词。这种就是一种更高层次的知识复现,它需要学生整合所学的知识,在不同的语境当中学会使用。

二、情境创设一体化

情境创设一体化指的是三位教师都始终围绕自己自己想要谈论的主题去设计教学环节。比如第一节课的主题是谈论服饰,第二节课的主题是家中的各个房间,第三节课的主题是职业。在引入课文的文本之前,三位老师都创设了与之相近的语言情境,这为之后的文本阅读做铺垫。但有一点,陈老师提醒了我们,在进文本之前不要剧透。我觉得这一点很重要,因为我们新教师往往都想把文中的难点在之前处理掉,这样我们再进入课文的意义又何在呢?我曾经在鼓楼区听过他们教师的Story time,我发现他们的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课文当中的生词和句型,完全在课文当中处理。我觉得这个两种方式都有一定的道理。选择何种方式不重要,只要目的都是为了服务于教学就可以了。

三、有效拓展,升华主题

1. 拓展环节是一节完整的课堂必备的环节。所谓有效的拓展,就是你不需要去教授多难的课外句型或是知识点,而是对本课主题进行一定程度的挖掘,使学生不论是从情感体验还是知识面上有一个拓展。比如说第一课是关于服饰,教师就选择了最后让他们进行一个Model Show,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石晨禧老师选择了让学生自己动手在房间内摆弄不同的东西,然后说出它们的位置。梁珊老师非常有创意,她让学生去畅想20年后他们可能会成为什么职业的人,然后大家在同学聚会的时候去讨论各自的职业。我觉得这三节课的拓展都是有效的,都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2. 联系到我自身的教学实际,我其实是有一个困惑。因为最后的拓展环节,我自己的课堂几乎都没有时间去拓展。我想是我自己的教学节奏有些缓慢了。不知道师傅是否有这样的困惑,学生水平决定了我们可能没办法有效的进行拓展环节,我是应该稍微加快一点教学节奏,使课堂更完整还是按部就班上到什么程度就什么程度呢?希望能与师傅共同探讨。


Copyright @ 2020 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