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5 作者:祖燕燕 发布时间: 2020-10-29 来源:本站
最近一直在读钟启泉的《读懂课堂》的第二辑“倾听儿童的声音”。在这过程中也收获了颇多。
在书中有这样一段话:应对当代学校教育危机的唯一出路,就是救出被孤立、被隔离的儿童,让他们回归人际交往的场所 ,在自然的人际关系的交往中得到成长。所谓“教育”,不是构筑同他者竞争优劣的竞争关系,而是应当构筑起在自由的交往中一道成长与发展的相互合作的关系。这段话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觉得这与我们学校现在的教学模式很契合。在过去的一个月里听了学校里很多优秀老师的公开课,这些老师无一不在尽量给孩子更多话语权,课上会给孩子自己思考,小组讨论的机会,给孩子自由表达自己想法的时间。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像是一个组织者,引起学生对于问题的注意,适当组织活动,维持纪律。当孩子互相分享完自己的想法时,老师适当给与升华。这种教学模式不就是在倾听儿童的声音吗?学生与老师间,学生与学生间都是一种自由、平等的关系。学生可以自由表达自己的想法,课堂上同时也允许不同的声音出现,各种不同的想法相互碰撞孩子的思维才能更好的得到发展。我自己的课堂上还不能达到这种程度,我自己对课堂的把控能力还不够,但这种教学模式是我喜欢的,我相信我的学生也会喜欢的。所以我会继续加油的。
书中还有这样一句话我也非常认同:每个儿童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方式而已。我是一名新班主任,所以我会经常观察我们班的孩子。我发现有的孩子虽然在学习方面表现不是很好,但在其他方面有优秀的闪光点,比如跑步很快,比如绘画方面很有优势。每个孩子都有自己比较擅长的一面。只是在学校里学习成绩被放大,而其他方面被缩小了。加德纳有一个著名的多元智能理论。他将人的智能分为语言智能 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肢体运作智能。音乐智能、人际智能、内省智能、自然探索智能、存在智能,一共九种智能范畴。但是这些智能之间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区分的只是“每个人的智能类型是什么”。但不管是哪一种类型,它们是 等价的。不能说,数理化好的学生是“好学生”,体育、艺术好而其他科目成绩不佳的学生是“差生”。每个人有自己的优势,老师的责任就是帮助学生找到自己的优势。如果老师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我想这是不利于所有学生发展的。空间智能较强以后可以成为建筑师及雕塑家的,体力肢体、运作智能较强可以成为运动员和芭蕾舞演员的,人际智能较强可以成为公关人员,内省智能较强的可以成为作家、等等。整个人类社会的文明发展,需要有多种多样的人类智能的支撑。而这些多种多样的人类都需要老师来培养。
老师的责任是重大的,教育好孩子,首先就应该研究孩子。每个个体都是独一无二的,对于每个人的教育方式也不应该是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