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24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0-09-27 来源:本站
《读懂课堂》读后感1
摘抄1:
“阶梯型"”课程组织的特征是系统性和效率性追求效率与生产 的模式,学习的终点是作为目标规定好了的,学习的构成是被划分成狭小的阶梯固定下来,学习的活动是划分成小步子规定好了的。这种课程的弱点是:划一化的教学,狭封闭的经验,以及一旦在某一级踏空了,就会导致“掉队”。一元化的“阶梯型”程导致激烈的竞争。以往大半的课程研究,诸如基于“泰勒原理”的课程开发,基于斯金纳(B. F.Skinner)的“小步子原理”的“程序教学”,以及布卢姆(B. S. Bloom) 的“形成性评价”与“掌握学习”理论,都是开发“阶梯型”课程的典型理论。
启发:信息课堂经常会陷入这样一种境地——不会自我探索。以往我总认为很多学生因为对计算机的不熟悉,胆怯再加上时间短暂而导致他们遇到问题的时候不能够自主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是看了这一段文字后,我想我的课堂即使有探索的内容,也是孩子们触手可及的难度,很少真正放手让孩子们去解决某些综合性的问题。
摘抄2:
“要向学生传递这样一个信息: 学校教育不是通往上流社会的阶梯,而是通向智慧的道路。成功不是用金钱和权力来衡量的,成功更意味着建立爱的关系,增长个人才干,享受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以及与其他生命和地球维系一种有意义的联接”。
启发:感觉目前很少感受到这样的教育,也许会有父母的期待、学生的责任等,但是很多情况下,我理解不了孩子们是否真的感受到这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与责任了。对于这里所谓的“道德”可能更需要成年人来以身作则去潜移默化感染,如果和学科课程结合起来,我感觉好难啊。
摘抄3:
聚焦道德判断的道德教学。这种道德教育常采用“道德两难教学”,或是围绕一个论题分成赞成反对展开正方、反方之间的攻防辩论。大众媒体关于“活熊取胆”的讨论就是一例。“道德两难教学”是根据科尔伯格(L.Kohlberg)的道德发展理论提出来的聚焦道德判断的一种教育方法,通过道德两难的讨论,能够提升儿童德性的发展阶段。发挥这种功能的教育就是“道德两难教学”。
启示:反思一下,我的课堂除了几节教材上指名的内容外,很少出现道德教育。思考一下,信息课堂与道德教育相结合的话也并不是不好结合,但是往往只停留在导入、总结那里。或许可以设计一节课,把一个道德两难问题完整融合进课堂中,而不仅仅是导入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