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马婷11月《读懂课堂》读后感

浏览数量:27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0-11-30      来源:本站

在第三辑《课堂教学:从“技术性实践”走向“反思性实践”》中指出:学习是一种对话性实践。课堂教学中的“学习”,并不是基于知识的传递与解释的理解与习得,而是学生借助知识的运用,展开思考与探究的活动。教师应当在课堂教学实践中,借助知识的意义功能的运用,来构筑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基础。

我印象很深的是《课堂中的非言语沟通》这一节。一个有效的沟通包括文字、声调、身体语言教师的教育对象是学生,在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充分运用非语言沟通会使师生之间配合更加默契、合作更加愉快,进而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以达到教书育人的目的。教师亲切的目光,友好的态度,在某种程度上都能成为学生努力获取知识的动力。反之,教师的情感冷漠、轻蔑,喜怒无常,不顾学生的情感需要,只顾冷冰冰地传授知识,其结果会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课堂情绪低落,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情感对立,最终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学效果。

们在课堂上要想达到效果,要重视我们的身体语言的运用。如教师在讲解教材内容时,可通过变换声音的高低和讲解的速度,附加某种表情动作,会使他的语言更生动形象,并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当教师发现学生的注意力下降时,他可以运用多种姿态及手势,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感,使其注意力得到回升。教师在课堂上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其中就包括非语言沟通。


Copyright @ 2020 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