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6599 作者:李媛媛 发布时间: 2020-09-18 来源:本站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一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合作来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解决相关的简单实际问题。并且让学生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思维能力。本节课结合我的个人课题《培养小学高年段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我从以下两点出发进行教学:
1.在教学的时候,没有直接导入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而是先复习体积单位,然后出示边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一共12个,问组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因为上一节课学过,所以学生很容易就的出来了,然后组织学生看组成的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让学生做好了记录,接着继续给出不同的长方体让学生数它们的体积,记录长、宽、高。再次基础上抛出一个问题,“问能不能用数方块的方法来计算长方体的体积?”目的是让学生体会我们可以用数方块的方法来求一个物体的体积,就是比较麻烦,另外快速刺激学生的探索欲望。果然,课上学生的兴趣高涨,为后面的学习开了一个好头。
2.让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来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的过程。前一节课带着学生通过小方块摆长方体,记录过长宽高和体积。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并猜想长方体体积和长宽高的关系。这节课小组合作交流猜想,并验证,学生都积极的参与到其中,而且都很认真的在测量着它的长、宽、高并且做好记录,接着引导学生观察每个长方体的长宽高三个条件的积与数出来的小正方体的个数有什么关系。然后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而且在学生的探究中学生很容易的归纳出了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这时我又和学生一起用字母表示了体积公式:V=abh。接着,让学生自己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通过学生的回答,我趁机提醒学生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运用如此类推的方法引导学生归纳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但是,本节课中也有很多的不足之处:
1.注意数学语言的准确性,学生在汇报的时候,语言不够精炼,有时候明白意思,但是含糊不清的,平时对学生语言描述的训练还不够。
2.学生比较着急,一有一点想法就不去完整的想自己的是否正确了,而是很急躁的就去说,使得其他没有想法的学生也不去想了,只听他们的了,这可能自己的急躁的心理也有一定的关系,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多的加以改正。、
3.让学生自己准备学具,很多学生带的小方块不是棱长1厘米,而且比较少。在学动手摆一摆环节,让观察正方体的数量与体积的关系,使学生更直观的明白长乘宽来自一排摆了几个,摆了几排。但是很多学生存在摆一排,或者同样的立体图形摆不同方向。让学生自由发挥,板书展示时候不要重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