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花钟》教学反思——董紫妮

浏览数量:883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1-04-21      来源:本站

《花钟》是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共分为三个自然段,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植物学家据此修建了“花钟”,十分奇妙。我将教学目标设定为以下四点:

1. 认识“芬、芳”等10个生字,会写“醒、修”等13个生字,理解“欣然怒放”等词语。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3.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第一段的主要意思。

4. 了解文中表达鲜花开放的不同说法,体会多样表达的好处。

    我在教学过程中,以图片导入本课的学习,简洁明了。接着通过质疑课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初读课文,并检查学生对于本课的预习情况。在检查词语时,把重点放在了“结”这个多音字,和“寿”字的拓展上。紧接着则是解决问题,再读课文第一段,寻找关键句,了解文中依次开了哪些花,花开的样子什么样的。出示花开时的两种写法,让学生边读边比较,体会使用修辞手法的好处。紧接着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达到学习的目标,进而能背诵出第一段。

     在最开始的第一轮磨课时,上的比较混乱,而且我准备的不够充分,再加上知识点讲的非常零碎,所以导致超时八分钟。一些非重点的东西也被反复提及,反而在“读”这一环节花的时间太少,并且在蒙学经典融入课堂教学这一部分做的也不好。生字书写指导用时长,但是教的字比较少。整节课,老师讲的多,学生发挥的空间小,没有做到把学生当做学习的主体。因此在二次备课时,我吸取教训,对知识点进行了梳理、缩减,使零碎的知识一体化,并且在古诗诵读和一分钟演讲部分进行了调整。但是同样在“读”这一环节用时还是太少,没有关注到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在每个环节时间的运用和设计上,还应该再精化一些。因此在第三次备课中,我又针对以上问题进行了修改,但是依旧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



Copyright @ 2020 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