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0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1-05-06 来源:本站
这是一年级学习的第二篇以对韵歌的形式识字,《古对今》这篇课文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每一句最后都以韵母ang结尾,读来朗朗上口。
一、教学效果:这首对韵歌以对子的形式描绘了四季气候及景物特点。课文配有一幅插图,采用写意画的方式展示了“莺歌燕舞、 鸟语花香”的美好景象。 三段韵文,分别用简洁形象的语言和长短句交替的节奏,或同义组对,或反义相对,描绘了四季轮回,冬去春来,昼夜交替,欣欣向荣,万物生长的自然规律, 教学时重点引导了学生联系生活经验,想象四季美景,进行理解、诵读、欣赏和积累,在识字中了解常识,获得知识,感受自然美。
本节课力争摒弃“单纯识字”的教学弊端,开创识字教学新视野,使识字教学呈现趣味性。从“识字”到“方法”,形态灵活,妙趣横生。针对本课生字较多的特点,教学中把汉字按照结构分类梳理,采用编字歌、猜字谜、加一加、换一换、编故事等丰富多彩的识字方法,引领学生遨游于汉字的美妙世界里。这样既使学生习得了识字方法,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不足之处:第一是生字拓展不足。写字环节时,“古”和“夕”两个字老师应该拓展,例如让学生利用这两个字组词。第二是环节设计不到位。这节课对课文的处理过于细碎,应该加以整合。因为前面环节处理过慢,最后的拓展部分没有讲完,教师应该对课堂节奏的把握更加从容。第三是朗读的梯度没有体现。这节课学生的朗读没有很明显的提升。
改进措施:应该在课前明确这节课应设计几次朗读,形式分别是什么,朗读的增长点在哪里。例如对课文第一小节的处理,教师应该先让学生朗读,再让学生看图猜对子,最后再利用不同形式朗读。对课文第二小节的处理上,在学生拖动图片连线的环节之后,应该再让学生拍手朗读。对课文第三小节的处理上,学生贴图的时间过长,可以相应压缩时间,让学生多朗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