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顾琳名班主任工作室活动(十)——依靠团队力量,让“家长学校”落地生根

浏览数量:132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1-01-18      来源:本站

依靠团队力量,让“家长学校”落地生根

——顾琳名班主任工作室活动(十)

炼油厂小学 周晓芹

2020年9月,顾琳名班主任工作室在主持人顾琳老师的带领下,正式启动“班级家长学校”,该项目也是工作室的研究项目之一。

前期,顾老师做了大量的调查和研究,并率先开启“班级家长学校”的活动,广受好评。从2020年10月开始,工作室的老师们就开始筹备此项工作。由于工作室里的老师来自5所学校,为了节约时间,大家在腾讯会议中进行集体备课。每位老师结合班情,先确立主题,接着把自己设计好的活动内容拿出来进行研讨,群策群力,给出建议,最后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活动内容。经过一个月的准备,工作室的老师们如期开展了“班级家长学校”活动。

李艳丽老师是六年级的班主任,家长学校的主题是“逆反有理——正视孩子青春期的叛逆”。李老师首先通过情景再现引发家长们对于孩子叛逆问题的思考。接着通过“大家来说”这个环节,鼓励家长们现场来分享孩子的叛逆情况,在这一环节很多家长都很有感触,都有很多话想说。紧接着李老师通过分析孩子们做的问卷,给家长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在这一环节李老师还邀请了几位家长分享自己与孩子相处的经验,家长们现身说法,说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其他家长也产生了共鸣,意识到正视孩子青春期叛逆的重要性。

陈彦老师是一位五年级的班主任,家长学校的主题是“如何引导孩子养成认真写作业的习惯”。陈老师首先通过班级家长分享自己辅导作业的情况展开本次活动,家长们分享完,话匣子便打开了。接着,陈老师通过再现情境引发家长思考并讨论如何做,在这一环节家长们积极参与思考,妙招共享。最后,陈老师对引导孩子静心写作业的流程进行概括,并且引用专家的建议。让每位家长对于如何引导孩子静心写作业有法可依,不会再像以往一样遇到问题不知怎么办。

高陈玲老师的主题是“拖延症,拜拜”。拖延症是学生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高老师先通过情景再现,以及家长的分享展开活动。接着通过好文阅读一起交流思考,如何帮助孩子告别拖延症。最后在坚持行动环节,高老师从培养专注力、认识到时间的价值、让孩子体验到“快的好处”、学习困难基础弱、追求完美错不得几个方面给出有针对性的建议。活动最后,家长们纷纷发表感言,表示通过这次活动收获很大,知道了以后该如何去做,而不是茫然不知。

王青老师的主题是“以身作则,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王老师先通过一则漫画展开活动,接着鼓励大家分享自己对于“以身作则,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的思考。紧接着就让家长在信上写下对孩子想说的话。在“坚持行动”环节,也是通过家长们的分享和发言来鼓励大家努力去做。最后王老师对如何以身作则提出了几点建议,家长们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王玥粤老师的主题是“优秀的孩子是陪出来的”。王老师也是通过漫画引出活动的主题,引发家长们的思考,很多家长都在家长学校上真情讲述自己的故事和发表想法。接着王老师分享李玫瑾教授关于“作为一个家长,你要想教育好孩子有这么几个条件。”的观点。最后,在“坚持行动”环节,王老师也提出了很多切实的建议:放下手机,放下工作;每周陪孩子做几件他喜欢的事情;每周坚持和孩子一起运动;多问一问孩子的心理感受。

张如老师的主题是“帮助孩子告别磨蹭”。张老师的活动开门见山,直接让大家来说磨蹭的影响,张老师也对大家的分享进行概括。接着,通过一个个情境,引发家长们思考并讨论如何正确处理孩子磨蹭的问题,每个情境张老师都给出了十分具体可行的建议。最后张老师为家长搭建经验互享平台,鼓励家长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此次家长学堂的感受。

翟小康老师的主题是“青春期的沟通密码”。翟老师也是通过再现班上家长遇到的问题展开活动的。接着通过讨论热点话题,得到亲子沟通的方法:首先,父母应反思自己使用手机或者其它电子产品的习惯;其次,关注孩子的需求;最后,手机作为现代人必不可少的工具,如果完全杜绝孩子使用,既不符合他们的天性,也不具有可操作性。翟老师还通过“孩子有话说”环节,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内心想法,由此开始反思自己。最后翟老师针对青春期的亲子沟通给出了具体的指导方法。

陈燕老师的主题是“他又任性了——正视孩子的任性问题”。陈老师的家长学校不同于其他几位老师,陈老师是通过线上的形式开展的。首先也是通过在线情景打开家长的话匣子,让家长们对于孩子任性有话说。接着通过分析孩子做的问卷,组织大家讨论,最后总结出孩子任性时家长的正确做法。虽然是线上,但是家长们仍然很积极,在交流经验和分享感受环节家长们的参与度都很高。

活动结束后,工作室于2021年1月15日晚上,利用腾讯会议展开了一次“家长学校阶段性小结”。

本次活动一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由九位老师分别就班级家长学校分享了自己的心得体会。讨论最多的是主题的确定。陈燕老师提到,在做家长学校时最先遇到的困难就是选题,通过观察班上的主要问题确定选题。张如老师在确定选题时也是从班级的实际情况出发,并与其他任课老师沟通后,找到班级亟需解决的孩子磨蹭问题作为活动主题。高陈玲老师和陈彦老师也就选题发表了看法。李艳丽老师是新接手的班级,为了开展班级家长学校时能与家长们拉近距离,李老师设计了很多互动环节,这让活动更加生动,也提高了家长的参与度。王玥粤老师和我们分享了家长学校内容中所有的资料、案例、素材等等是如何获取的。家长学校结束后,老师们感受颇多,翟小康老师说到虽然此次家长学校只是一个半小时的短暂分享,但不少家长已经开始做出改变,愿我们做出的努力能给予家长帮助,哪怕这些帮助只是微小的进步。王青老师分享了她们班家长给予她的肯定和期望。陈巍老师则从一个非班主任的角度,提到了做班级家长学校的另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那就是“全员育人”“全学科育人”的问题。

第二部分是由李西老师、蔡诚开老师和张华娟老师分享田野研究的学习心得。其中蔡诚开老师提到,田野研究的田野指:野外、现场融入、真实开放、行动研究。就像班级家长学校一样,也需要现场融入,也需要真实,也需要教师有所行动,每一次的班级家长学校就是一次田野研究。蔡老师还提到了田野研究的伦理,要尊重事实,告知后同意,这不仅仅是在保护孩子隐私,也是在保护自己避免麻烦。

第三部分是顾琳老师的点评,针对大家的分享,顾老师总结了五点建议:第一,资料收集要从不同的层面着手,做好长期准备,还要全面,包含学生、家长、任课老师、网络等。第二,活动形式要多样,如:情景模拟,组织辩论,交流讨论,美文鉴赏等。第三,关于活动主题可以学期前与家长沟通了解家长想交流的话题,由此确定活动主题。第四,关于题目设计要灵动,比如高陈玲老师的题目是“拖延症,拜拜。”第五,学会使用新媒体和一些小程序帮助自己保存过程材料。

从活动的前期准备,到最后顺利完成,历时一个学期。虽然战线很长,也花费了大家很多休息时间,但是工作室的老师们却乐在其中,因为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们感受到自己存在的意义与价值。家长们因为有了家长学校的平台,就有了一个分享、交流、讨论、互助的机会,对于教育孩子、亲子关系也不再迷茫。目前,以班级为单位的家长学校取得了良好的收效,广受家长好评。但是我们也清醒地意识到,“班级家长学校”任重而道远,课程的开发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它的科学性,课程内容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课程评价还需要更加多元。我们的班主任以及科任老师也需要进一步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提高“学校要助推家庭教育”的认识。后面,我们也要将课程不断进行规整,通过在实践探索过程中的反思、实践、交流、再反思,不断完善,造福更多家长和学生。

审核:李孝铃



Copyright @ 2020 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