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9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0-11-27 来源:本站
本月我进行了《读懂课堂》第三辑的阅读--课堂教学:从“技术性实践”走向“反思性实践”。这正在我们的主阵地--课堂。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教会提问”的教学。提问有两种功能,一是了解学生的知识预备,二是促进学生思考。课堂提问呈现“懂得的人(教师)问不懂得的人(学生)”形式,这种有别于日常发问形式的提问要求问的人明确提问的目的。一节课,时间是有限的,学生的注意力也是有限的,老师如果不能明确提问的目的,抓住提问的重点,让整堂课被提问占满,会导致教学内容的碎片化和教学效率低下。
提问要促进儿童深思。有效的提问是深刻的,需要思考的,不是简单的内容概括或总结。
文中也提到,“教师的提问,必须关注儿童的回答将会是怎样的”。在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时,不仅仅要考虑文本,更要考虑学生的情况,依据“最近发展区”理解,提问既有一定难度,又在学生的发展空间里,这样才能促进学生进步,学会思考。
提问的目的是什么?不仅是让学生解决问题,更要让学生学会思考,培养问题意识。这种现象在我国的课堂上屡见不鲜:低年级的学生课堂上最积极,最会问为什么,年级越高,课堂越沉闷,回答者寥寥无几,就更不说提问者了。这也是目前应试大环境下的产物,教师提问的直接目的是为了获得问题的答案,而不是启发学生思考,久而久之,学生的思考和提问能力被限制并逐渐退化。教师的提问是一个契机,要让学生学会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