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8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0-11-25 来源:本站
书中提到“养育儿童的终极目标是儿童的社会化”,第一提出了家庭对于这一目标的重要影响意义,第二阐述了校园生活带来的强化这一目标的重要性。
儿童社会化的过程中重要的就是习惯的养成、价值观的树立以及规则意识的形成,这些对于儿童是否“成人”起到重要影响。三者都有很强的环境决定性,家庭环境的影响,学校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其中在集体生活中最易体现的就是规则意识,起初这是在家庭中代入最明显的方面,是否“家有家规”,原则性的体现就从家长言语间逐渐形成了对规则的认识。在家庭中小事体现的规则性往往会很深的影响着儿童的行为习惯,也在潜移默化的体现在儿童集体交往过程中。所以我们总是说“孩子是看着父母背影长大的”,家庭的影响会对孩子在规则意识形成中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教师如何正确与家长沟通,引导家长在教育儿童的过程中体现有意义的方法,这才是最为重要的。
儿童发展的不可逆性是体现在每个家庭中的,儿童的规则意识的培养是从他们进入启蒙认知阶段就需要开始的。事实上,我们往往总会等到问题萌发出根芽时再想着去解决它,虽然这也不是为时已晚,可却要付出更为巨大的努力才能使其有所改变。假设儿童的意识习惯从最初的阶段就有所训练,是否后期成长阶段会有所不同?肯定会有所不同,这肯定会是更快进步发展的推力,但这种规范影响是需要持续的,至少是儿童成年前都需要环境作为主要引导,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了现实中“学区”一说,其实有所差别的生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规则意识的形成,来源于家庭对于孩子教育上认知的不同。就像我们常听到“努力越多,机会越多。”不能以偏概全,但确实在教育资源越丰富的儿童身上体现出的规则意识越明显,最后承载的从教育量变到质变的效果也最好。如果不能改变环境,但是否我们能更多关注到家长教育认知提高对于儿童发展的重要性,更多的有意识的对家长的教育观念进行优化,做到在家校共建中对儿童教育的方向目标一致呢?需要更多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