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读懂课堂》读后感

浏览数量:35     作者:马婷     发布时间: 2020-10-09      来源:本站

本学期学校推荐的共读书籍的是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翻开第一辑课堂革命的挑战。一开始读这本书时感觉比较晦涩难懂,全是偏理论的文字,于是我又细细的读了两三遍,才感受到了一点点钟老师的思想。钟教授指出21世纪是课堂革命的世纪。课堂不变,教师不会变;教师不变,学校不会变,而学校教育的改革就从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开始。课堂改革的挑战最终是要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权,实现真正的教育公平。

《课堂革命的挑战》从“课程”概念的演进说起,把课程的德育目标、课程标准的要数、课程的生活与科学的统一、校本课程等日常老师经常挂在嘴边的概念进行的清晰的厘定,再现在流行的“微课”、“分层教学”、“单元设计”等方法的利弊进行了客观的分析。其中谈到了学力一词,书中用了两个隐喻,一个是“冰山模型”,即学力的显性部分是知识和技能,而隐形部分是思考力,思考方式,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如果把学力比做冰山,那么显性学力就是冰山显露出的一角,而隐形学力则是处在海平面以下的冰山主体,两者是一体化的,且后者是支撑前者的。隐喻之二是“学力之树”,如果把学力隐喻成一棵树,那么,知识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就是构成树木的三个部分,树叶,树干这些看得见的学力是由“看不见的学力(树根)”支撑的。学力的形成绝不是知识灌输的过程,而是一种充满生命活力的意义生成的探究过程。因此,在课堂上我们更多地应该给孩子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而不是传统的老师讲、学生听。

真正的教育不是关注孩子的成绩,而是关注孩子的发展。不仅要发展学生的智慧,要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注重品德教育和人文素养。


Copyright @ 2020 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