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4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0-10-28 来源:本站
成长中的儿童,多元化的儿童
炼油厂小学 王佳佳
这个月读了读懂课堂的第二章《倾听儿童的声音》对其中第15节“话说儿童权利”和第17节“多元智能理论背后的潜台词”这两节颇有感触。
第15节提到,教师在考察儿童之际,需要关注两个视点:其一,儿童在成长中。我们要从成长过程的角度来看待儿童,就是我们在和学生相处的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现象要抱着这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驿站来看的态度,不能仅凭一次过错就给儿童贴标签,这样会给儿童造成很大的伤害。其二,“儿童在关系中”。也就是说,我们要从人际关系的角度看待儿童。倘若我们老师不从“当下发生问题行为的儿童有着怎样的社会背景和生存环境”的视点去考察,是不可能洞察儿童的问题行为的本质的。因此,对于教师而言,在儿童周遭的复杂的人际关系之中把握问题,解决问题的姿态,格外重要。这让我想到我们班的小怡同学,她沉默寡言,老师和她说话她都和老师对着干,作业不写,一言不合就发脾气,把桌子上的所有东西扫落一地,并把桌子掀翻,是个让老师头疼不已的学生。为了了解她的情况我去他们家进行了家访,家访了解到,她的父母离婚,爸爸再婚后又生了一个弟弟,然后又离婚了,她和弟弟由爷爷奶奶抚养,爸爸有时在家有时不在家,在家的时候也不工作就躺在那里打游戏,心情不好时就朝她发火,掀桌子,踢人,全家靠爷爷收破烂为生。
了解她的家庭和生存的环境我就能理解她的行为了。她是一个非常缺乏安全感和爱的孩子,她对老师所有的反抗实际上是想获得老师的关注,她的一些暴躁的行为都源于他的父亲。了解到这些之后,我就格外的关注她,下课找她聊天,上课多请她回答问题,经常晚上给她打电话,慢慢的她开始有所改变,对我有了一点信任,下课也会和我分享她的生活,这让我格外的开心,我想这就是书中所说的对于有问题行为的儿童,我们要关注她的生存背景,这样才能真正走近学生的生活,走近他们的内心,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健康的成长。
第17节提到,我们每个儿童都是一个潜在的天才儿童,只是经常表现为不同的方式而已。学生的智能没有尊卑贵贱之分,区分的只是“每个人的智能类型是什么”。多元智能理论为每一个学生树立自信、开发潜能,开辟了广阔的天地。应试教育不过是赤裸裸的功利主义教育的真实写照罢了。这让我想到我们班的“足球明星”小郝同学,她像一个假小子,在球场上整个人都散发着光芒,虽然她的学习成绩并不突出,但是在足球上面却有着常人没有的天赋,这样的天赋让她整个人散发着自信的光芒,这样的自信也带入到她的学习中,让她的学习能力也慢慢变强,我想这就是每个儿童潜在的不同的智能吧。我们不能因为学习成绩而去否定一个学生,应该去发掘学生身上不同的潜在智能,激励他们,激发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能力,这样才能真的做到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我们的教学中有所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