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44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0-12-19 来源:本站
第十六周听课反思(周晓芹)
这周分别听了佳佳和赵主任三节课,佳佳的三节课都是五下的《分数的意义》一课;赵主任的三节都是五下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一课。从两位老师试上到最后一次公开课,我一共听了四次,我刚开始以为自己反复听同一节课会感到厌烦,会觉得没有听的必要,但是在这一过程中我却没有这种感觉,虽然两位老师的教学内容上改动都比较小,但还是会被一次次的惊艳到。这是因为两位老师对课堂上的突发情况都能够很好的解决,还能够很好的利用学生的作品转化为教学的资源。
第一个惊艳到我的地方是在我的班级试上的那次,在两位老师用我的班级试上之前,我一直觉得我们班的孩子好笨,教过这个班的老师也告诉我,班上有几个孩子思维能力很弱,学的慢,忘得快。我接手一段时间后,确实有时上课会觉得很累,心里直呼带不动。但是,两位老师在我们试上的时候,我都被孩子们的表现惊艳到了,他们高高举起的小手,他们认真思考的样子,他们积极讨论的状态……让我开始怀疑,真的是孩子们比较笨吗?还是我教学能力还不够,没有让孩子们真正的进入学习呢?尤其是在赵主任的课上,我听了四五次,就在我们班发现了孩子提出可以把三块饼重叠到一起,再分!我当时真的很惊喜,参与了这个小组的活动中去,虽然孩子们在后面的操作活动中遇到了一点小麻烦,但是在引导之下,能够顺着三块饼一起分的思路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这一点上我感受到数学其实和我们的生活实际息息相关,就比如分饼这件事,他其实是有生活的影子的。早晨有很多人去小摊上买酱饼或葱油饼,我发现像这样薄薄的饼,商家在卖的时候都是把好几块饼摞在一起然后开始切的(分的),事后我去问了那个想到三块饼合到一起分的小朋友是如何想到的,他说爸爸带他去买饼时,人家就是好多块饼一起切给我们的,是的孩子看到过这一生活场景,有这样的生活经验,才会对三块饼一起分有深刻的体会;在我老家也有一种叫大饼的饼,这种饼和酱香饼一样大,但是卖家在卖的时候却不是好几块摞在一起切(分)而是一块块分的,因为这种饼很厚,我想如果孩子们有这样的生活经验他们应该对于3块饼平均分给4个小朋友的两种分发有更加深刻的体会。
第二个让我感到惊艳的就是最后一次在六合上的,这一次。两节课上完孩子们都是幸福的状态,第一节课,好多孩子问佳佳要微信,孩子们都以拿到老师的QQ号为荣,第二节课下课,孩子们感叹:都下课了?老师还有没有第三节课?天呐这样的问题对于教师来说是多么大的肯定和鼓励,赵主任说,在课程最后他看到孩子们求知若渴的眼神他真的很想把最后留给孩子的思考题也讲玩。我想能够让孩子们有这样的感受和表现,离不开老师的教学艺术。佳佳和赵主任的课真的很成功,哪怕在遇到孩子们上来汇报,一块一块分,先把第一块饼平均分成四份,再分第二块,第三块,一共可以分成12份,12÷4=3(份),所以每人,分了三块。赵主任却能很好的提示孩子:别着急,你刚刚不是说一块一块分的吗?我们先把一块饼分完,你看一看每人分得多少块?生:1/4块。师:接着再分第二块,第三块,一起动手分完。这样每人就能分得几个几分之几块?在这样的引导下,孩子们对于一块一块分的分法理解的很清楚了。对于三块一起分,孩子们没有出来,若是我可能会把这种分法引导孩子们说出来了,但是赵主任只是把三块饼重叠到一起,然后问孩子:老师把三块饼怎么样了?你想到了什么?通过这样的引导激发孩子的思考,这才是真正的引导,通过教师说出分法的引导还是有点灌输的味道。
虽然同一节课听了很多遍,可是每一次都有很多的感触,在六合上课时,我还发现有个孩子在数轴上表示1/4、2/4、3/4时,是这样表示的,可惜没时间问孩子怎么想的,而我也不太理解他为什么这样表示,有点小小的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