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章标题
  • 文章摘要
  • 文章内容
  • 全文搜索

《读懂课堂》第三辑读后感——董紫妮

浏览数量:204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0-11-29      来源:本站

           最近一个月,我继续阅读了钟启泉教授的《读懂课堂》第三辑“课堂教学:从‘技术性实践’走向‘反思性实践’”。第三辑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26.课堂的危机 27.课堂转型的焦虑 28.课堂转型的挑战 29.“学习集体”的编制原理 30.知性平等主义 31.知识竞技:规则与平台 32.PISA冲击带来的思考 33.班级授课与“走班制” 34.新旧教学的分野 35.“讲解法”的功罪 36.“协同学习”的意涵 37.“做中学”的特质与挑战 38.把握学生个别差异的技术 39.“教会提问”的教学 40.重视儿童的表达活动 41.课堂中的非言语性沟通 42.讨论活动的设计 43.“挫折教学法”的意义 44.板书的教育功能 45.基于“三维目标”的学习评价 46.减负背后的思考。其中,令我感受颇深的要数“44.板书的的功能”一文。

    所谓“板书”,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在黑板上书写文字、图表和绘画,来帮助儿童理解、激发儿童学习的积极性、提升教学效果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我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深知板书的重要性和实效性。教师在板书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板书内容要准确。2.板书时,要一笔一划认真写。3.板书要有设计,有意义。4.板书要规整凝练。5.板书时,可以通过各种颜色粉笔的搭配使用。

    我在日常上课时,也比较依赖于PPT课件,对于黑板的使用往往是忽略了的。因此我也发现了一个现象:孩子们的向师性很严重,我不写,他们也不记。而当我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开始每节课进行合理的板书,而孩子们也慢慢形成了跟随老师的脚步进行笔记摘抄的好习惯。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大概就是这个道理。

    板书包括三种:系统式板书、表达性板书和建构性板书三种。只要能好好利用黑板,形成板书,无论使用哪一种都是必要的。

    一个好的板书,是整堂课的蓝图和缩影。伴随着PPT等信息技术手段的普及,板书的功能渐被人们遗忘了,这是值得我们反省的。


Copyright @ 2020 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