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15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2-02-24 来源:本站
2022年2月23日上午,南京市顾琳德育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相约云端,通过腾讯视频会议,面对面进行交流、分享与学习。
第一项议程,由《江苏教育》编辑部周小涛主任为“南京市顾琳德育名师工作室”的未来发展作出指导。周主任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第一做好调查工作。制定工作室相应的规划工作,例如在开展工作室的活动前,做好调查工作。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才能知道什么样的研修模式适合我们工作室,是高效的可持续的。同时,做好调查工作从两个方向出发,基于现有的工作室成员,大家对研修学习模式的认知和工作室主题的适切性如何。
第二做好细分工作。研究基于问题,调查的下位,就是做一些研究,基于问题的研究。现在南京市顾琳德育名师工作室更多的是面向全市范围内的调查工作并确定研究的方向,需要做一些细分工作,课题内容也要细分,进一步把研究进行表达,实现成果化。
第三是联动。联动小学、初中、高中等学段,实现不同学段之间的联动,大中小幼一体化,在不同的交流联动中得到启发,让研究工作更有系统性。
第四是示范。希望南京市顾琳德育名师工作室起到辐射、示范作用,更多地要走出去,成果要以更多显性的方式呈现出来。在常态化的研究机制之下,开展现场性的展示活动,研究成果进一步起到辐射和示范的作用。
第二项议程,南京市顾琳德育名师工作室主持人顾琳老师布置本年度工作室工作思路和计划。
首先,工作室成员分属12个区域,工作室的活动形式分为线上和线下。一个学期,一次线下活动,其余均为线上交流。线上交流采用“轮流分享”的方式,大家各展所长,将自己的研究专长或是研究过程彼此分享,工作室里的专家可以帮大家作指导,这不仅是增进彼此的了解,也是帮助大家在专业发展道路上走的很扎实稳健。
其次,工作室的特色研究项目是“班级家长学堂”的行动研究。关于这个项目,前期已经花费两年多的时间,搜集整理出来了28个家庭教育热点话题,分低中高年段编写了行动指南。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它具有如下几个特点:针对性强、互动性好、长效性优。希望可以改变传统的“家长会”形式,为广大家长提供更开放的、多元的学习空间,恰恰符合齐教授提出的“文化反哺——家校关系的另一种可能”,老师不再一言堂,更多发挥家长的智慧。
再次,工作室的教育主张是“同心致力”,所以研究项目基本都是围绕这方面开展。鉴于现在成年人的碎片化阅读,可以让家长把自己家带娃的小妙招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示出来,毋庸长篇大论,也不用家长去阐述背后的教育理念,只分享具体的办法和效果,暂且称之为“带娃有妙招”。
最后,工作室后期还会有公众号的推送,也是希望可以将我们的研究成果辐射到更多的区域和学校,我们也有更广阔的成长空间。
顾琳老师表示,市级工作室的成立让大家有更多机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她说:我们可以多一份热爱,多一份耕耘,众行方能致远。
凝心聚力再出发,同心致力向未来。南京市顾琳德育名师工作室为我们搭建了优秀的平台,让我们在学习实践中突破自我,在交流展示中磨砺成长。
审核: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