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599 作者:祖燕燕 发布时间: 2020-10-18 来源:本站
课堂管理是顺利开展教学的前提条件, 教师的课堂管理作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直接因素,一直是小学教师最为关心和最感头疼的问题。良好的课堂管理能够从小培养学生正确的课堂行为习惯和主体意识,促进学生发展;相反,不当的课堂管理不仅会妨碍教师的正常教学,而且还会影响学生正常学习,甚至造成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
目前很多小学教师对课堂管理认识有所偏差,认为课堂管理主要就是要学生遵守课堂纪律。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以人为本”的课堂管理理念,认为“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这是应该是一种充满人性化的管理。老师要教会学生的不仅仅是死板的听老师命令,而是要让学生自己形成一种自我约束的意识,但这种意识决不是靠老师的惩罚手段训练出来的,应该是一种在老师影响下的感化。在这种管理下,才能保证课堂顺利进行,教学顺利开展,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以开发,个性得以张扬,情感得以熏陶,人格得以培养。
作为一名新老师,在这个问题上深有感悟。我自己刚刚成为一名新老师,在很多方面都不懂,但我知道首先要做的就是课堂管理,我在第一节上课就和学生说在我的课堂上什么是可以的,什么是不可以的。为了建立教师权威,我告诉他们如果做不到,会有相应的惩罚。学生刚开始的表现还行,但时间一长学生的表现就会下降。这时我就开始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我对孩子们还不够严格吗?我需要加大惩罚力度来“以儆效尤吗”?我开始观察有经验的老师她们在课堂上是如何管理学生的。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她们一般不会一开始就和孩子们说在课堂上什么可以,什么不可以。当老师发现课堂上某个学生的行为不恰当时,老师会指出来然后和全班学生一起讨论,这种行为好不好,不好在哪里呢?通过师生讨论让学生自己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不恰当的。下一次学生就会去避免犯这个错误。当学生表现好时,老师要给与适当的鼓励。小学生应该是在一种人性化的管理中成长,在成长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是非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