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数量:13 作者:南京市炼油厂小学 发布时间: 2020-12-15 来源:本站
摘抄1:
现代学校制度的悲剧是,在应试教育的规训下,作为“学生”的儿童并没有得到主动的、生动活泼的发展。“儿童”消失了,甚至被摧残了。然而,“没有儿童的教育”称得上“教育”吗?
感悟:我们一直强调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是儿童。老师仅仅是课堂中的引导者。而现实往往变成了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他们得不到很好地自我选择“我要学什么”的权力。因此,原本对知识抱有满怀热情的儿童,也被逐渐打造成统一的“机器人”,他们没有选择权、没有激情,这是我们最不忍心却又一直面对这的现实。
摘抄2:
基础学校的语言应当包括语文、数学、艺术在内广义地加以界定。三者是彼此相关的:儿童通过语言探究数学概念;通过数学发现美术;通过美术又丰富了语言上的及数学上的表现力。所以,在基础学校里,语言是一以贯之的课程。
感悟:语言的学习不单单是语文课的教学任务。我们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运用语言。我们需要借助最简单的语言去思考数学中的问题,去想象美术中的奥妙,去体会音乐中的深意。只有语文、数学、艺术三者结合,才能使儿童的语言走上更高的台阶。
摘抄3:
儿童的德性是从外部强制到内化的提升过程,亦即从外部控制的他律(对赏罚和权威的服从)到自律控制(根据规则本身的善恶和自己的价值观、认知框架做出判断)的过渡。
感悟:儿童的德行指的是儿童的道德与品行。很大程度上,儿童的道德与品行取决于原生家庭,取决于每天的耳濡目染。我们总在强调孩子是父母的复制粘贴,就是在强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然而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在孩子表现出道德与品性上的错误时及时纠正,甚至利用各种时间与事件去引导孩子,告知孩子什么是对错。而儿童的德行的改变从一开始害怕被责怪,到自觉遵守道德底线,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